51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51看书网 > 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 > 第两百六十三节 皇选官

第两百六十三节 皇选官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但可惜改革的初次尝试就因为传统官僚的激烈反对而结束。

周琅在改革的道路上是不会回头的,他可以绕路,但绝对不会后退。

通过最顶层的科举改革这条路走不通,因为科举可能是传统官僚的基础,是他们的核心,动一下就有大夏将倾的感觉,所以从心理意识和利益层面出发,他们都会激烈的对抗。

如果一定要跟传统官僚对抗,周琅更愿意用学校出身的官员,来取代那些科举出身的官员,也就是用皇选官来压到科选官。

周琅决定发动一场政治攻势。

既然是攻势,那肯定要用自己的长处攻击敌人的短处。

皇选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那就是清廉,并不是他们的道德比科选官更加高尚,而是因为周琅打造的工商业制度更加完备。

首先,在诸如征税体系中,他就尽力避免那些可以给人钻孔的税制,早先连称重都不做,因为缺乏足够监督的人力。

再次,周琅还有完整的会计检查机制,不定期对所有账目进行抽查,抽查出问题后会翻倍扩建,还有问题,则全面检查。

第三,周琅的官员工资水准相对比科选官要高一半左右,因为大都是专业人士,周琅认为专业技能应该有所回报。

漏洞小,监督大,收入水平高,在道德水准相同的情况下,腐败情况自然要轻很多。

一个两个人还显示不出来,可皇选官都形成了派系,这个规模已经是以万计算了,如此规模的官僚系统,已经出现了自己的文化,皇选官自己都觉得自己有清廉的风格,这种渗透到了文化层面的习惯,反过来强化了清廉。

在民间,皇选官们也已经建立起了自己清廉的形象,商人们发现跟皇选官打交道,根本不用送礼,而跟科选官交往,礼尚往来是少不了的。

虽然他们的清廉不是因为道德,可民间就是把清廉当作道德,而且皇选官文化的形成,他们也将清廉行为认为是一种道德规范,给自己在心理上戴上了一种崇高的面纱。

于是皇选官开始看不起科选官,认为那就是一群腐败分子,而科选官也排斥皇选官,认为那就是一群粗坯,读的圣贤书少,又不懂风雅,算盘打得精,做事作词半句不会。

而且科选官始终不承认他们在作风上有问题,有皇选官的竞争,加上新朝风气,以及王辅茞还算干练,官场的腐敗风气并不浓烈,跟乾隆时期比是差的远了。因此科选官坚信之所以大家都说科选官腐敗,主要是科选官人数更多,导致出现的貪官多,造成了科选官都是貪官的假象,那只是个别老鼠害了一锅汤。

但周琅很确信,科选官中的腐敗分子肯定很多,因为是从满清继承的行政体系,而且对接的正是最腐敗的乾隆末期,制度上到处都是空子,人员上基本没变,这样的情况下,肯定保留下了大量的贪腐文化。

就好像满清入关之后,顺治、康熙一直到雍正,腐敗问题都很严重,跟历朝历代开国初期的清廉形象大相径庭,就是因为满清接纳了一个腐敗的明朝官僚体系,制度没变,官员没变,腐敗自然也不会变。

所以周琅打向官僚系统的第一枪,就是从查贪腐开始。

而且他不从上层动手,打大老虎风险太大,他从科举改革中吸取经验教训,动顶层的难度比动基层更大,但基层相对反而更重要一些。

所以他从基层动手,他抽查了三百多个县的历年账目,结果马上就确定其中八十个县的肯定有问题。另外两个多个县有没有问题则不好说。

要查他们太容易了,都不需要派间谍去刺探,直接从六部档案中调他们的汇报的钱粮账册就可以了。

数字不会骗人,把这些数据跟临县的对比,周边各县都增长了十个点,或者下降了十个点,你只增长了五个点,或者下降了十五个点,这很容易就判断出没有问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