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51看书网 > 小市民的奋斗 > 第二卷大时代 第99章 目的

第二卷大时代 第99章 目的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此时吴亮博心中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寒风吹落树上的枯叶打在脸上,他有一股寒意,抬眼望天上的云,觉得和心理的愁云一样浓重,不由得暗暗祈祷着:“但愿老天保佑,千万不要下雪!”

望着带队的学校里的军事教员,军事教员都是现役军人,他们负责学生的日常的军事训练和组织学生进行野营训练,当然他们还是童军的教官,有时候看着那些在操场上扛着国民体育训练步枪的学生,吴亮博都分不清他们是学生还是士兵。

作为校长的吴亮博并不赞同现在西北教育部实行的这种教育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不应该像现在这样,每天都需要接受军训,每个月都要进行所谓的集训和野外实践,尤其是像现在,在这个冰雪天上山,还道美其名曰磨砺学生的意志,就像学校宿舍的那些铺着麦草长两米宽70厘米层与层之间只有70厘米的笼床一样,还有每天都要用冷水擦身。

自从在西北省教育部的规划下,宣化国民中学和西北的每一所中学一样,进行寄宿制改造之后,吴亮博曾经无数次上书教育部要求改变学校的这种“斯巴达式的教育”,但是全部被驳回。

这去进行野营训练的一千六百多名学生,占到宣化国民中学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三,每人都背着童军的背包,包里装着带来的干粮、雨衣、野营小帐蓬、棉被,每个人的背包都重达十几公斤,浩浩荡荡的向庞家堡6号铁矿挺进,尽管他们是宣化本地人,但是他们还从来没有见过铁矿。

6号铁矿,是庞家堡铁矿区的一个山头,因它顶部远看像一个四方的平台,这是数百吨炸药的产物。这座的铁矿是早期探矿时发现的。这铁矿看来离火车站并不远,运矿小铁路的里程不到只有五华里,但是若是沿盘山路的话却有三十多华里,一路上山山岭岭,马车上山要加鞭,下山要杀闸,实在难行到极点。

矿上的人们都说:“宁走十步远,不走一步坎。”可见上山之难。更何况这路上有一座大岭,又高又陡,一般的车把式,对这里都打怵。翻车撞石的事,常在这里发生。所以当地有句顺口溜:“三道岭,鬼门关,上岭加鞭用力赶,下岭杀闸一道烟,有人胆大不听邪,车翻人亡难过关。”而国民中学的学生上山参观,却需要走这条很少有人选择的山路,原因很简单作为童军的他们需要接受磨炼。

国民中学的学生们开始欢天喜地,边走边欣赏这壮美的山川,心里美滋滋的。可是上下两道岭之后,不少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已经跟不上了,就连一些身体素质不错的学生也是气喘吁吁。

原本整齐的队伍变得稀稀拉拉,同学间只好互相搀扶,缓慢地前进。尽管这些学生在进行过不止一次童军的野营和拉练训练,但是进山走这么远的山路还是第一次。所以显得很不适应。

“同学们,可别小看这山路,走这路要有一定的窍门,上坡身子要前倾,弯腰用力,一步走不出多远;下坡身子向后仰,后边像有人在推,不由你不一路小跑,弄不好就会摔跟头。”

被矿里派来给学生们带路的赵伟,看着眼稀稀拉拉连路都走不稳的学生们大声的喊着。

路还没走一半,不少同学的脚已经磨出了泡。不停地休息。多亏有山里的学生,常走山路,有上下坡的经验。早带领学生到了山上。那些戴着眼镜的老师们没被他们拉下。老师们同学们要想全到铁矿,少说也得下午两三点,如果这样,不到半夜回不了学校。先到的老师一商量,决定让学生先休息一会儿,养足精神。

在休息的时候,学生们则互相检查着彼此的双脚,然后挑破脚上的水泡,这些学生中有不少都是城内的地主、富绅的少爷,但是在这里和学校一样他们必须要抛开所谓的娇贵的少爷脾气,这里没有富人的少爷,也没有贫民的子弟,只有宣化县国民中学的学生和童军第一团的童军。

“这条险象环生的盘山路是当初铁矿建设时期,爆破工人用炸药一点点炸出来的盘山路,你们看到的那边运矿铁路的坡道,实际上就是炸出的石块堆出了坡道。工程量之大绝对超过出人们的想象,现在这座矿山每天可以开采1500吨矿石,运到在山下的选矿厂经过磁选出铁矿砂后装上火车再运到西北的炼铁厂冶炼成钢铁用于制造机械设备。”

在学生们休息的时候,赵伟向已经重新穿着鞋的少年们介绍着这座矿山还有这条路。

看着这些少年之前皱着眉头说笑着挑破脚上的水泡的时候,赵伟明白是什么让他们变得如此坚强。和小学以服务性质的童军不同,在中学他们除了服务之外,他们还需要接受一定的军事训练,西北的青少年就是西北的未来。保持最坚定的意志、锻炼最强健的体魄、安守最俭朴的生活是对每一名西北青少年的要求。

“嘟!立即整队前进!注意脚下的山路!两人一排,靠边!”

休息了十多分钟之后,学校的军事教员吹响了哨子大声的吼叫着。

当学生们再次拖着有些疲倦的身子上路的没多大会。谁知天不作美,十点以后便淅淅沥沥地下起了细雨,细雨中夹杂着片片雪花。现在正值寒冬,山上的刺骨的寒风一吹,雨水落在石路上,立刻结成冰,踏上去溜滑,平路上都走不稳当,尽管这炸出的山路上坑洼不平,但是结成碎冰之后,路变得湿滑起来。

原本的欢歌笑语的行军立即变得异常的艰辛,尽管学生们已经从背包中取出了雨衣穿在身上,但是刺骨的寒风杂杂着细雨,冻得这些十二三岁到十六七的少年们脸色发起了紫来,每个人都在寒风冰雨中冻的瑟瑟发抖。

天上飘落着夹杂着雪花的细雨,而阵阵的寒风如刀子一般犀利,风雪交加的天气简直寸步难行。李常川只觉得自己的扛在肩膀上的训练步枪越来越沉,为了让有些酸痛的肩膀轻松一下,只能不断的换着肩。

先前走在队列中作为少数扛着训练步枪的童军的那种威风劲,此时完全被疲惫所代替。尽管天气很冷,但是浑身却都在冒汗,内衣似乎都湿了,刺骨的寒风从领口、袖口吹进来的时候,身上是冰冷冰冷的。

李常川走在身边的的刘家祥,呼呼地吐着热气,作为中队长他扛着训练步枪,一步一个脚印的朝前走着,身上的雨衣冻上了一层冰,一走路卡卡乱响,不过这一切和他好像都没有什么关系,他好像永远只知道朝前走着,就像他那个在西北军中的大哥一样,好像他大哥现在在很远的前线打仗,全县都知道他们刘家的老大是个战斗英雄,得了一级忠勇勋章,连县长现在见着他爹离老远都打着招呼,尽管很多人都没见过他大哥,但是总是会有人说他们过去和他大哥认识,以此来抬高自己的身份。

刘家祥并没有注意到自己身边的同学在观察着自己,只是埋着头走着。尽管很累、很冷但是刘家祥只是不断的告诉自己一定要忍着。自己的大哥正在看着自己。半年前,当县长和荣军会敲锣打鼓的上门告诉自己,大哥在前线因为军功显著,受到嘉奖得到一级忠勇勋章之后,刘家祥能从那些邻居的眼中看到他们羡慕的眼神,作为他的弟弟,自己一定要更出色,那样才能对得起大哥当年到口外闯荡挣钱供自己上学,只有这样才不会给大哥丢人。

李常川用手摸了摸自己的雨衣,除了腋下是软的,其它地方全是硬棒棒。如果不是走路,已成冰人了。不时有雨点顺着脖颈处往里灌,沾了些水的衣领硬得像刀一样拉脖子,生疼生疼的。于是便索性将衣扣解开,不让衣领拉脖子,然后打着寒颤继续艰难地往前走。

“歌声嘹亮挺起胸膛,中国童子军年纪虽小志气强,成长的岁月我们一起经风浪。不怕寒冷与酷暑,不怕流汗吃苦又何妨!为了曾经许下的诺言,我们要把最好的自己带给爹和娘。……”

就在这时在冻得瑟瑟发抖的队列中传出一声有些稚嫩的歌声,一名扛着比自己高出一个身长的童军旗的少年大声的唱着起了这首“童子军军歌”,唱歌的少年的声音显得有些稚嫩,脸蛋已经被冻成紧红着,歌声甚至于因为寒冷的关系有些发抖。

李常川扭头望去是一个七年级的小屁孩,尽管那小屁孩冻的嘴唇发紫、浑身发抖,但仍然在固执而倔强的唱着,唱着这首加入童子军后学会的第一首歌曲,显然他希望自己能成为歌声中描述的那的少年。

“……迈开脚步勇敢去闯,中国童子军坚忍团结志气扬。心有多美世界就有多明亮,真诚的记忆我们一定要珍藏。不怕艰难与挑战,不怕失败成功在前方!为了明天庄严的检阅,我们从今天开始百炼成钢。不怕寒冷与酷暑,不怕流汗吃苦又何妨!不怕艰难与挑战,不怕失败成功在前方!为了明天庄严的检阅,我们从今天开始百炼成钢,成为祖国的栋梁。……”。

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最终上千名少年同时唱起了这首曲调欢快向上的歌曲。他们有些稚嫩的歌声似乎要穿透云际一般直冲上云霄。为了明天庄严的检阅,我们从今天开始百炼成钢。这是这些少年的誓言,此时少年们已经忘记了刺骨的寒风,他们经历一切磨砺,要百炼成钢,要成为祖国的栋梁。

“祖国的栋梁!“

吴亮博取下自己的眼镜擦了擦镜片,看着这些在寒风和雨雪中奋力前进的学生们,这些孩子们就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有多坚强,未来有中国就有多坚强,此时吴亮博或多或少的理解了教育部的作法,无论是中学的寄宿制、每周义务劳动和军事训练以及野营拉练,一切都是为了让这些孩子们成为未来的栋梁之材。

或许这个时代的中国少年远比后世的更坚强,但是在司马看来必须要通过不断的磨砺让他们的变得更加坚强,儿童的成长过程绝不能置于蜜罐之中,而是要通过不断的磨砺,使得他们意志变得坚强,以承受未来成年后的种种压力,成为真正的栋梁之才。

几个小时之后,历尽了千辛万苦之后,上千多名师生终于到了位于山顶上的矿场。这些饱受雨雪之苦的学生们看着眼前被炸药炸去一个山头的庞大矿场想大声的欢呼,但是怎么也吼不起来,他们太累了,太乏了,太冷了。

但是他们在这座矿场参观休息之后,还要到达位于五华里多之外的宿营地,在那里他们将度过为期五天的野营训练,然后在过完正月十五之后,开始他们新的一学期的学习和训练。

风雪和严寒会磨砺他们的意志,便他们变得更加的坚强。或许后世的人无理解,在这个时代欧美的那些富家子弟、贵族子女,他们在那些所谓的贵族学校之中,睡在窄小、荒秃、没有任何**可谈的小隔间中,淋浴无论春夏秋科都是冷水,所有人都接受严格的体育训练。正是这种斯巴达式的贫因、残酷的教育,培养了学生们对集体的忠诚和献身精神,使得他们有高度的公共责任感和坚忍不拔的意思以及忍受痛苦的超强能力,在未来可以堪当大任。

就是在这样的寄宿学校训练出来的富家子弟,如罗斯福、肯尼迪兄弟、老布什等等,当国家需要他们的时候,二话不说地慷慨出征,有的壮烈战死,活下来的许多人成为国家的精英或国家的领袖。

而西北的斯巴达式的军国民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心灵、知识和身体上全面发展。而只有那些具有强烈的公共责任、对社会的献身精神,富于远见、怀抱着高尚的道德目标和勇气的人,才能在没有前人经验可循的条件下,领导未来的中国走向强盛。无论是寄宿制的中学还是童军制度或是野营训练,都是为培养这样的品性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

尤其是在中国这么一个有“富不过三代”之说的国家,更需要这种斯巴达式的教育,富不过三代不单是一个家庭,望大了说则是一个国家。通过合适的教育以成功地塑造未来中国一代又一代优秀的精英阶层,如此才能保证中国的未来的兴盛,并承担起未来严峻的历史挑战。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readnovel。,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