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51看书网 > 小市民的奋斗 > 第一百七十九章 轰炸上

第一百七十九章 轰炸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没想到今天码着字码着码着再次停电,很是郁闷,又一个二合一章节,几天不停的对存稿进行删节,已经让无语有些麻木鸟!呵呵!由此可见无语是个知错能改的好同志啦!各位大大们不妨封个月票包给小市民和无语吧!谢谢了!)

“号外!号外!西北工业区十三万人投票支持对北方政府宣战,国旗已被降下!”

“号外!自由与正义重回之前,西北绝不放下武器!”

“号外!西北通电全国,电文两字——战争!”

“号外……”

在国内的各大城市,卖报的报童们手兴着报纸大声的在街头喊着,这些日子来关于西北的新闻实在是太多了,但是像今天这般轰动的,还真没有过。

一个公司向政府宣战!

每个听到报童喊声的人都不太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必竟对于他们而言,虽说从之前的报纸的报道中,知道西北公司有自己的军队,可是这全国上下又有几个地方的商会,没有自己的商团,可有那一个敢跟政府这么说到,那胳膊能拧过大腿嘛。

“这西北也牛气了,发了个通电,什么都不说,就这两字,战争!他这是唱的那一出啊!这恐怕也是共和以来,若大的中国最省钱的通电了吧!”

在茶楼里的一个戴着眼镜,留着山羊胡的中年人,看着手中的报纸,还是报纸上的西北通电电文图片,上面就那么两字,战争!

而报纸上两个大大的黑体字,此时显得是如此之刺目,战争二字此时显得再刺目不过,同时也让人们可以从中知道西北的决心。

熟悉民国的人都知道,“通电”在民国史上出现得极为频繁,深深地渗透到那一段历史的腠理中去,治史者无论如何也是绕不开的--乃至于有人说“不读通电,则民国无史矣。”

民国人对通电的挚爱无以伦比,上台要通电、下野要通电、嘉奖要通电、谴责要通电、讨伐要通电,和谈要通电,甚至大学老师被政府欠了薪水也要通电……。

虽说通电的价格之高,绝非一般人所能承受,但是众人仍旧乐此不疲,甚至于在后世还有学者专门研究民国通电,可以说民国通电史,就是一部民国历史。

但是在这些少则百字,多则上千字的通电,西北的这份只有2字的通电,显得是如此之另类,如此的特别,以至于让人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份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通电,是司马自己草拟的,司马并没有使用公司的老学究们起草的那份用着屏五屏六的文字,诉说着西北的无奈和西北所受的勒索,总之一切的一切都是,如令暴政当权,以至于西北为生存计,奋而反击,总之一句话,不是我想造反,而是你逼我的,再则现在都是共和了,就是反抗暴政那是天赋人权!

那份绝对可以做为通电范本的千字通电,让司马看的是头晕目眩,原因无他,生活在白话时代的司马,从中根本就看不出什么所以然来,所以司马就亲自拟定了这份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通电。

在司马看来,此时西北已经没有了选择,通电全国的目的是为了名冤叫屈,有这个必要吗?现在全国都知道西北十三万成年公民的选择,相信报纸上自会报道,报纸上自己地报道前因为后,那么就没有必要了如此了,现在的通电就是告诉国人,西北的选择,所以战争二字足够表达一切,更道明了西北的决心。

于是这么一份题头写着:“大总统(徐世昌)钧鉴:国务院各部总长、各衙门步军统领、警察总监、曹巡阅使、督军、省长、司令、师旅长、护军使、镇守使、各省议会、商务总会、农会、工会、教育会、商会、各报馆公鉴。”然后内容却只有短短两字的通电,就此出笼。

“松坡,现在你还要去西北吗?”

看着有些失神的老同学,蒋百里开口说到,刚从日本回国,原本想休息两日后即起程到西北参观,以看看这个人们口中的中国的鲁尔以及中国的希望。

但是没想到,今天的报纸却打破了蔡锷对西北的梦幻,虽然蔡锷本人是一名军人,但是一直以来,蔡锷都反对用武力解决政治纷争,当年自请进京、反对二次革命,均是如此,而是为公义。

之所以起义反袁,是为保卫民国,是“为时势和良心所迫”,是为了公义,不能“兼顾私情”。蔡锷从不否认自己对袁世凯怀有一定的私人感情,但一旦袁氏背叛民国、背叛自己宣誓效忠的共和、帝制自为,蔡锷就要起而反对,毫无回旋余地。

在日本时看到从国内传来的报纸上,对西北军国民教育、军国民色彩浓厚的描述时,作为一个信奉军国民主义的军人,抵御强敌、洗雪国耻乃是蔡锷最大心愿,看到西北如此时,几乎在潜意识里,和一些人一样蔡锷几乎把西北看成了未来中国的希望所在,和中国改良的范本,但是现在,西北的决定显然出乎了蔡锷的意料。

“百里,此次西北之行,不能推迟,国魂者,国家建立之大纲,国民自尊自立之种子。这不正是如此吗?我们要去西北看看,西北人是怎么争他们口中的自尊、自由和正义。”

虽然在内心深处并不愿意看到西北选择用战争代替对话,但是在蔡锷的心里,蔡锷还是希望能够亲眼看看,这个被自己视为中国未来改良之范版的西北,而从报纸描述的西北人愤不畏死的表现,更是让蔡锷看到了西北军国民主义教育的成国。

“民不畏死,死又何惧。普通百姓竟然以牺牲为荣!”

想到报纸上提到的那些西北人自发参军的场面,蔡锷在心里对西北的好奇心日盛,虽然不喜用西北的选择,但是蔡锷知道此时西北的决定,实际上是西北人的勇气。

“去定火车票吧!我们今天就去,等到他们打起来的时候,估计想进入西北也就难了!”

想到社,蔡锷还是下定决心,提前去西北,去看看那个人们眼中,之前的中国希望和现在的中国乱源所在的西北。

司马并不知道蔡锷的决定,现在的司马所关注的是京城府院双方的决定,让人感觉的意外的却是,府院双方对司马的电文,竟然意外的沉默着,只是呼吁西北保持冷静,遵守国家律法等等而已,但是此时西北还有选择吗?

位于在民团综合训练中心东侧大约二点五公里的地方,就是在西北家喻户晓的西北航空俱乐部,这个航空俱乐部实际上一个公益性质的航空教育以及航空技术普及机构。

整个航空俱乐部日常所需经费均由司马个人基金会支出,之所以成立这家航空俱乐部,除了是为了使西北的飞机制造厂生产出的飞机有处销售之外,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司马想在西北建立一个初级飞行员培训体系。

所以就建立了这种针对航空爱好者的航空俱乐部,俱乐部的学员除了一部分是通过考试进入西北中学高中部的学员外,还有一部分是工业区内的航空爱好者,他们只需要交纳三十元的学费,就可以在三个月内学到到航空理论知识,并且完成三十个小时的飞行训练。

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每一个人的内心里总是有着一个飞行梦,即使是西北的普通工人都梦想着能够飞上天,所以除了从高中部通过考试进入三百多名学员外,在西北还有六百多名自费学习飞行的学员,虽说现在这些学员大都只有十多个小时的飞行时数,甚至很多自费学习的学员只有几个小时的飞行员时数。

但却不得不承认,司马在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在西北建立了这个时代亚洲最庞大的一个飞行员体系,虽然他们中的大部分只不过是刚刚学习飞行,甚至于还不无单独飞行员的初级学员罢了,但这必竟是一个好的开始。

俱乐部最初的两架飞机是秦国镛等人为了创办飞机制造厂,以每年三千元的租金的租借给的俱乐部,这就是俱乐部的最初的开始,直到后来飞机制造厂制造出飞机之后,这一切才得已改变。

因为在俱乐部学习飞行的学员越来越多,而最初的那几架飞机显得不能满足俱乐部使用,所以俱乐部在几个月内,通过不停的向飞机制造厂发出订单,现在已经从最初的两架飞机,增加到现在的五十八架飞机。

在俱乐部的那座三层的西式教学楼后面的那场开阔的草地,就是俱乐部的机场,这个时代的机场并不像后世那般规整,俱乐部的机场不过是一个长2公里宽1公里的一片平整的草地罢了,在机场两侧有几十间钢构以石棉瓦为顶的机库或仓库。

这个在后世甚至不及高尔夫球场的机场,在这个时代却是全亚洲规模最大的机场,必竟相比于亚洲其它临时用作机场的草地而言,这片经过人工修整的机场,相对算是真正的专用机场。

“你好,这是你们的证件,请收好。”

在从主公路拐进通往航空俱乐部的那条叉路上时,一个背着枪的宪兵把手中的三个证件归还给他们后,敬了个军礼开口说到,虽然对这个车牌号为西a00265的福特t型车已经非常之熟悉,但是宪兵看到这辆车时仍然按照规定拦下这辆车检查核对车上乘客的证件。

宪兵进驻航空俱乐部是从几个星期前,航空俱乐部的飞行教育队改成西北航空队那天开始,但是那时宪兵只不过是在机场内负责警戒罢了。

但是现在负责机场安全的宪兵,却需要在几公里以外的地方设卡,必竟此时已经进入了整个西北战备时期,虽然给那些学员造成诸多不便,但必竟这时是个特殊时期。

“郑队长,前面那几辆民团的卡车怎么到了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